close

 

「最壞的情況,就是在股價下行時辦理籌資」國泰金下猛藥自救 三大外資潑冷水

2022年10月27日 週四 下午2:10
受「股匯債罕見全面性動盪」重擊,國泰金啟動金融資產重分類、史上最大規模增資以自救。但增資勢必稀釋獲利,3大外資對此發出看壞報告,讓股價跌破10年線。

「最壞的情況,就是在股價下行時辦理籌資」國泰金下猛藥自救 三大外資潑冷水
「最壞的情況,就是在股價下行時辦理籌資」國泰金下猛藥自救 三大外資潑冷水
文/洪綾襄

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重要子公司國泰人壽成立滿60年,總資產高達11..58兆元、客戶數超過1400萬人,員工人數達5.7萬人,台灣最大的民營金融機構—國泰金控,近來卻連番受到外在環境劇烈變動的大挑戰,甚至影響到多年累積下來的穩健形象。
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受美國聯準會今年急遽升息、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回檔,以及防疫保單的理賠衝擊下,業界模範生、壽險龍頭國泰人壽淨值卻是腰斬再腰斬,從去年底的7421億元,9月底直直摜穿2000億元大關,自結淨值資產比跌破3%監理紅線,僅剩2.64%。

產險與人壽 子公司受重傷
不顧外界對其清償能力與財會依據的強力抨擊,國泰人壽以「股債匯罕見的全面性動盪」為由,跟在南山人壽之後,以10月1日為基準日,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,一舉讓淨值較9月底增加2426億元,拉升淨值比至5.78%。

《財訊》分析,不僅進行金融資產重分類,10月20日,國泰金再加碼啟動史上最大現金增資案,籌資規模達450億元,用來挹注國泰產險與國泰人壽等兩大受傷最重的子公司。

招招財務操作,都是國泰金力圖自救,但增資勢必稀釋獲利,資本市場也立即做出反應。21日,3大法人聯手大賣國泰金,單日淨賣超2.15萬張,外資就賣出19000張,當日國泰金盤中一度重挫近4%,最低下探36.25元,創兩年半來新低。累計半年來外資持有國泰金張數大砍56萬張,整體持股水位降了4個百分點。

 
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國泰金的股價大幅修正,近來有不少投資達人對此看法樂觀,認為以國泰金從2014年以後,配息穩定在2~2.5元推估,若以35~36.55元進場布局,殖利率可達5.5%,是時候抄底國泰金。


利空尚未出盡 下看30元
不過,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3大外資卻是同步發出看壞報告,大砍國泰金目標價。其中,以花旗看得最差,直接將國泰金目標價下修至30元,評等維持「賣出」,主要認為此次現增將使每股盈餘造成5~10%的稀釋。摩根大通(J.P. Morgan)也不手軟,將目標價砍至31.5元,預期國泰金股價將低於壽險同業,評等維持賣出。

至於摩根士丹利(Morgan Stanley)在發出報告時,國泰金股價已經跌破設定的目標價42.3元,但該公司仍看壞防疫險將造成損失加劇,並預估國泰人壽今年的資本利得處分利益將不如去年,因而將今、明年國泰金的獲利率分別下修24%與12%,以反映未來可能的股價走勢。
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大摩認為,現增雖可解決國泰金淨值波動,但未來還有避險成本上揚、新錢流入趨緩、明年股利減少等基本面逆風問題,國泰金獲利將持續承壓。

換句話說,外資咸信國泰金最嚴峻的時刻還沒來,還有利空尚未完全反映。面對當下全球經濟發展恐將放緩、國泰金龐大的股本、以及要拖到2026年壽險才完全接軌17號公報等因素,短期之內要期待國泰金股價反轉,恐怕沒有想像中容易。

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回顧過去,由於根基雄厚,防禦性夠強,國泰金的挑戰向來不會在系統性風險爆發的當下立即出現;但也因規模過於龐大,遞延而來的災難總是會特別棘手。

2011年,在金融海嘯連動債殘雷尚未完全清除,弟弟蔡鎮宇卻強勢撤離國泰集團時,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為了買回持股,一口氣舉債800多億元。由於需按時償付債息,儘管2011年和2012年國泰金每股稅後盈餘分別僅1.1元及1.52元,仍分別配發現金股利0.5和0.7元,就是為了讓最大股東蔡宏圖有足夠的現金流。

10年前增資奏效 這次難講
《財訊》報導指出,股利超配、但獲利低迷,資本市場當然不可能埋單。2012年上半年,法人持續賣出國泰金,導致股價跌回27.8元,僅次於金融海嘯時期的低點24.05元,且長達數月在28元左右低迴,創國泰金掛牌史上最低均價。當年股東會上,職業股東劉台安還挑釁地對蔡宏圖說:「我懷念你爸爸時代的國泰金!」

蔡宏圖在2012年啟動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再造,市場、人事、資產3箭齊發,除了數位轉型、重塑品牌之外,還咬牙砸重金購地,買下「太子敦南大樓」,同步活化旗下資產,大幅提升獲利,隔年啟動現金增資,終於讓國泰金谷底翻身。


然而這一次增資,「雖然可能消除了對資本適足率的疑慮,但最壞的情況,就是在股價下行時進行籌資。」根據《財訊》報導,小摩分析,2013和2019年國泰金辦理現金增資時,稅後淨利均較上年成長,因此股價後續還有攀升空間,可度過壓力。

但這次現增計畫,卻發生在國泰金獲利有可能較去年減半、利空又尚未出盡的時候,加上增資將稀釋獲利,小摩因而預期國泰金未來股價表現將持續低於壽險同業。

近幾年,外界總盛讚國泰金數位轉型成功、讓大象會跳舞,但尚無法直接挹注獲利,會計制度只能解財務上的燃眉之急,在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的明後年,國泰金該如何因應挑戰?外界都很關注。…(本文出自《財訊》雙週刊671期)

arrow
arrow

    murphy061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